如果把《花儿与少年》前几季比作一场精心剪辑的公路大片,那么第七季更像是一段随手点开的朋友圈日常。没有夸张的冲突,没有“人设”爆棚的爆点,甚至连镜头都懒得渲染高光滤镜——七位嘉宾像极了一起请了年假、临时凑成团的隔壁邻居,拖着行李箱就出门,懒散又松弛地开始了他们的“无脚本”旅行。
5
说“淡”,其实并不等同于“寡淡”。它更像是一种褪去明星光环后的自然呼吸。井柏然依旧话密,却不再刻意抛梗;陈好偶尔“操心”,却没有了当年“班主任”式的压迫感;赵昭仪、王安宇像邻家小情侣般斗嘴,分寸感拿捏得刚刚好;李斯丹妮、张若昀则把“随性”二字写在脸上,一个在街头突然起舞,一个窝在民宿沙发里研究菜谱。镜头扫过,他们的表情里没有“我在录节目”的紧绷,反而有种“我只是出门透口气”的松弛感。
“淡”还体现在节目组对“戏剧性”的克制。到了第七季,导演组却像突然“佛系”了起来:经费给得宽裕,任务设置得松散,连迟到都懒得催。于是我们看到嘉宾们因为一张地图争得面红耳赤的桥段消失了,取而代之的是井柏然和王安宇蹲在路边研究公交站牌,李斯丹妮举着冰淇淋问“咱们是不是坐反了方向”——这种真实到近乎“无聊”的细节,反而让观众有了代入感:原来明星也会迷路,也会因为懒得走路而临时改变行程。
更难得的是,嘉宾之间那种“半生不熟”的微妙距离被保留了下来。他们不是多年老友,也不是强行组队的同事,而是介于“认识”与“不熟”之间的普通朋友。这种关系让互动显得格外真诚:陈好会下意识提醒王安宇“背包拉链没拉”,却不会越界替他整理;张若昀和井柏然能因为一本小说聊上半个小时,却不会刻意制造“兄弟情深”的桥段。
或许,《花少7》的“淡”恰恰击中了当下观众的某种情绪刚需。在“内卷”成为日常关键词的当下,人们早已厌倦了需要费力解读的抓马剧情,反而渴望一种“不用动脑”的陪伴感。就像下班后瘫在沙发上刷到的隔壁邻居的旅行vlog——你知道他们的生活没那么完美,但那种松弛感依然让人忍不住点了个赞。毕竟,谁不想暂时逃离自己的格子间,跟着一群“淡人”去看看远方的雪山和湖泊呢?
金富宝-股票配资平台股票配资-北京炒股配资-炒股配资官网查询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